腐朽,破烂,以及人的轻贱,总也无法掩饰曾经的精美与奢华。阳光还算公平,它照着窗棂,照着柴丫,照着尘埃,也照着蜘蛛网,无论高贵与琐碎,它都不容分说的消融。
大门倒塌了,两边刻有对联的廊柱也倒伏在院坝里。寻一根竹枝,剥开厚厚的青苔,那联,还带着新鲜的墨香,以及阴刻时细腻的凿痕……主人集生平所学,托物言志,寄望于子孙万代。岂料世事沧桑,往后不过三代,一切便灰飞烟灭。无论风水还是地理,衍生的浮华都是那么的短暂!抚今思昔,五味杂陈。踩着青苔,险些跌倒。竹枝上的枯叶哗哗飘零,仰面朝它笑,你都长满新叶了,还抖个啥呢?
这算是名门之后。他说,解放那年,他才两岁。虽然学习成绩很好,但在那个时代,他这种出生的人,照例要剥夺上学的权利。比起祖辈父辈来,只当过生产队长和村长的他实属没落,但他说起这段经历,还是津津乐道,幸福无比。也是,他能存活,还是荣耀地当了队长和村长,受的恩惠实在比天还高,比海还深。
这个角落据说是一个后花园,后面被建了房子。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妇。见有人来,而且是干部模样的人来,那老头便骂骂咧咧起来:“看!看个狗屁!三十年前还有个看头,如今搞得稀巴烂,垮都要垮了……”听得出,一肚子的怨。而我们,又能说什么呢?除了拍几张照,留下一点影像。
看完这些院子,我突然想起一个不相干的话题。前天,凤凰卫视窦文涛三人在聊关于审美。他们列举了当下中国人的城市建筑,新农村改造,店铺、衣着、促销、节庆等等式样,一派俗不可耐的情形。总结了很多,剖析了很多,我记不清白了。有一句话让我觉得特别刻薄,也特别精准。他说,大多数国人的审美,都体现出刚刚富起来的人那种心态。
“刚刚富起来”,我笑死。
蝗虫一样涌出去,大包小包拎回来。吃饭吧叽嘴,喝汤发出巨响,涂鸦,夹塞,不冲便池……跟风,时尚,狂热……有钱真好,随心所欲。
而审美的品位,则需要漫长的酝酿和积淀。决定它的因素很多:权力,财富,宗教,学养,传统,基因……
由此,我又想起张高寨,因为偏僻,那里可贵地保存了一片古民居。前不久听人说,人们用油漆把木屋全部涂成金黄色。
刚富起来的人们,可真任性哪!
评论